生查子·富阳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毛滂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参考翻译
参考赏析
- 赏析
-
《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一样,皆是他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令词人深感痛苦。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此时的实感。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
作者思人之痛苦,念己之悲凉,瞻前则渺渺,顾后亦茫茫,这百感交集、愁肠百结的难言之隐,用一个“乱”字作结,则通篇的睛目即现。心乱如麻,难以梳理;心乱如潮,无法平静,在词人的眼里,大自然的春天、花鸟、山水、风雨、柳絮等等毫无美感,只平添迷离惝恍、凄恻悲凉,恼人烦乱。这首词在写作上的高妙就在于,通篇无一句不愁,而无一句有“愁”字。用景物喻人物,做到物我双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力。
毛滂热门诗词
- 感皇恩(解秀州郡印,次王倅·韵)
- 浣溪沙(月夜对梅小酌)
-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
-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 临江仙·都城元夕
- 水调歌头(元会曲)
- 浣溪沙(寒食初晴东堂对酒)
- 天香(宴钱塘太守内翰张公作)
- 蝶恋花(听周生鼓琵琶)
宋代的诗人
苏轼 辛弃疾 黄定 崔敦礼 钱惟演 姜夔 李清照 臞翁 姜晞 侯置 贺铸 徐一初 郑子玉 陈著 晁补之 朱元夫 范成大 刘克庄 黄庭坚 王淮
热门诗人
猜您喜欢的诗人
陆凯 叶清臣 袁正真 陈寿 高安道 陈玉兰 韩淲 陈元光 张嗣初 陆长源 张子坚 张垍 蒋防 陶雍 陈汝羲 商景兰 史铸 某教授 马谦斋 何仲举